政策法规
  培训教育
  统计数据
  当前位置 >> 焦点资讯 >> 正文
 
从达芬奇家居造假案看消费者心态
 
  7月10日,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曝光了达芬奇家居公司的造假事件。7月13日,达芬奇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,总经理潘庄秀华泪洒现场,但并未对央视的质疑做出直接回应。席间,一位自称是消费者的男性突然起身质问潘庄秀华: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,你们的家具会不会危害我的老婆孩子。
  暂不论谁真谁假,谁对谁错,这位先生的发问确实值得深思。沸沸扬扬的舆论,其焦点并非是达芬奇家具的质量,而是达芬奇“洋家具”的假身份。细细思量,买家具究竟是为了舒适、健康,还是为了虚荣、奢华呢?
  洋品牌被迷信
  零点公司曾做过一份关于“中国市民对国货与洋货的消费选择模式”的调查,其调查结果显示:87.8%的消费者在选择外国货时,是出于对其质量的信任。在绝大多数国人眼中,洋牌子就代表了“优质”和“安全”,这种对“洋牌子”的崇尚,在一定程度又折射出消费者对国内产品和商家的不信任。
  事实真的如此吗?有一组数据可以参考:2010年,我国家具出口329.9亿美元,同比增长30.3%,出口总额占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一,上升趋势依旧强劲,而意大利、加拿大、美国等家具大国均出现出口额下滑趋势。其实早在2008年,中国的家具出口就超越了“家具出口王国”意大利,成为世界第一。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就曾报道说,中国制造的家具质量近年来明显提高,在美国市场上相当畅销。如此在国际市场上风声水起的中国家具在国内市场上却不被看好,在国外消费者那里好评如潮的中国家具却备受“自家人”的冷落,不禁让人感叹。
  而“洋牌子”也并非不染凡尘的神话,比如SK-Ⅱ(化妆品品牌)、CHANEL(服装品牌)、SONY(相机品牌)、TOYOTA(汽车品牌)等都曾被检测出存在质量问题。如此看来,产品品质并不在于国籍,之前“洋牌子”就代表“高品质”的认识只是一种片面认识。
  面子消费只看价位
  意大利的《24小时太阳报》对达芬奇家具事件的评价是:“达芬奇将大量质量极其低下的产品以高价卖出,利用的就是中国消费者盲目追求意大利高档奢侈品的心理。”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那些真正从意大利进口的家具,却还没有达芬奇家具卖的价钱贵。
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专家侯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确实存在“只选贵的,不选对的”的错位消费心态。这种消费模式,一方面来自于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欲望的提升;另一方面,根据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,这种“买贵不买对”的消费行为,其实是一种符号消费。消费者花几十万元、几百万元买家具,并非为了实用,而是为了面子,将高价位的消费品作为一种身份、阶层的象征。
  侯静认为,只看价位不看质量的“舍本逐末”的消费心态,反映出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的不成熟。在推崇“名牌”、“高价位”的心态背后,是理性消费的缺失和价值观的错位,是虚荣心理和盲目媚洋的体现。这也是假洋品牌能够大行其道的心理温床。
  市场信心有待恢复
  俗话说“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”。其实“中国制造”在生产方面已经具备世界一流的水平,但是却达不到“洋品牌”的口碑。中国品牌想要赢回市场,不仅需要合理地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,更要注意自己的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塑造,做到内外兼修。
 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,达芬奇以及欧典地板,其实都是在利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设备,为自己的品牌做贴牌生产。在记者对达芬奇的营业网点进行走访时,某顾客就表示,其实并不完全是“崇洋媚外”,只不过国内缺少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,所以在进行商品选择时,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国外的大品牌。
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晏辉认为:“一个成功的品牌,需要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。这两点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,需要数十年、数百年的积累和沉淀。”也许是太过急功近利,一些中国企业在通过对品牌的塑造,获取未来的溢价方面乏善可陈。国内企业想要赢回市场,就需要在品牌建设上多做文章,让国人恢复对“自家品牌”的自信心和认可度。
  纵观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现状,达芬奇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。它之所以能够产生和维系,背后是其适宜生存的“环境”和“土壤”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达芬奇事件也许仅是冰山一角。




文章来源:      加入时间:2011/7/15      访问次数:1949
Tel:020-98833070   37345159  Fax: 020-38208611  Email: gdfcc@126.com
广东省家具产业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粤ICP备09191244号